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猪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李柏浩,班志彬,孙义铭,闫晓刚
中国猪业    2024, 19 (4): 3-1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1
摘要921)      PDF (1440KB)(69)    收藏
为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猪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技术,本文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的营养价值评价技术及营养素间互作关系进行综述,并为未来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提出建议,以期为猪饲料营养素的高效利用、日粮的科学配制及精准营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地方猪品种改良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张雯韬, 马思奇, 向鸿坤, 贺建华, 伍树松
中国猪业    2024, 19 (2): 3-1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1
摘要833)      PDF (1473KB)(282)    收藏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肉产品消费大国,猪肉在我国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优质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保障优质猪肉供给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地方猪种相较于外来猪种具有更好的抗逆性能和更高的肉品质,因此保护并发展丰富多样的地方猪品种、加强对优质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保护地方猪种的过程中“重引进、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地方猪种的遗传丰富度降低、地方猪种优良性状的挖掘评估与选育利用不足,在生猪产业中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生产的商品猪肉占比偏低等。因此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地方猪品种改良的主要措施及主要的营养调控手段,为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猪种资源,推动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因组编辑技术加速猪育种进程
王佳昊, 王月, 吴添文, 王彦芳
中国猪业    2024, 19 (2): 35-4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4
摘要743)      PDF (1359KB)(274)    收藏
依赖于核酸酶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在基因组水平对DNA 序列进行改造,包括特定DNA 片段的插入、敲除、替换以及点突变等遗传修饰。2012 年发展起来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效率高、通量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简单易实现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基于CRISPR/Cas9 系统开发的碱基编辑系统(Base Editor, BE)和引导编辑系统(Prime Editor, PE)可以在不需要DNA 模板的情况下对基因进行精准的碱基突变。目前,CRISPR/Cas9 及其衍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猪生产性状的改良和抗病育种新材料的创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并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碱基编辑、引导编辑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猪基因组编辑育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甜菜碱对猪的“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祝倩, 胡汉宇, 孔祥峰
中国猪业    2024, 19 (5): 3-10.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1
摘要739)      PDF (1526KB)(56)    收藏
甜菜碱是甘氨酸的三甲基衍生物,主要来源于甜菜及其副产物,作为甲基供体,能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并提供S-腺苷甲硫氨酸。甜菜碱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水平、调节机体代谢和改善产品品质等功能,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母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至关重要。在养猪生产中,常利用“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策略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改善其子代的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甜菜碱在猪“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价值,旨在为甜菜碱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全产业链猪育种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
周光亮,许源峰,杨慧,李新云,赵云翔,刘向东
中国猪业    2024, 19 (3): 59-67.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6
摘要724)      PDF (1660KB)(147)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良种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良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夯实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根基。但是我国种猪性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依然需要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育种体系,建成更加高效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但是国内对如何构建全产业链的育种体系,及该体系的理论基础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主要阐述育种体系的发展历程、全产业链育种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生猪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猪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开发技术和方法研究进展
周雅蕗, 王成碧, 谢卓雅, 赵建飞, 尹恒, 刘静波
中国猪业    2024, 19 (5): 11-2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2
摘要709)      PDF (1765KB)(78)    收藏
益生菌是一种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有积极影响。益生元则是一类促进消化道特定细菌生长与活性的食物成分,不被消化道吸收,但对宿主有益。在当前'禁抗”大背景下,开发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替代方案是维护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猪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开发技术的进展,揭示其在健康养殖中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为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蕨麻猪产仔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丰霞,杨德威,崔茂盛,李千军,闫峻,旦智草
中国猪业    2024, 19 (2): 43-5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5
摘要662)      PDF (2183KB)(332)    收藏
本研究旨在挖掘影响蕨麻猪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 TNB)和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 NBA)的候选基因,为蕨麻猪高繁殖力基因组选育提供参考数据。采集140头蕨麻猪耳组织样品,提取DNA,利用50K 液相芯片进行SNPs 检测。分别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对140 头蕨麻猪个体的SNPs 与TNB 和NBA 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筛选影响该群体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院针对TNB 和NBA等2 个性状,广义线性模型分别检测到14 个和1 个显著的SNPs 位点。混合线性模型检测到TNB 有2 个显著的SNPs 位点;未检测到显著影响NBA 的SNP。筛选ZCCHC24、ENSSSCG00000046125 和TENM1 作为影响TNB 的重要候选基因,ZCCHC24 作为影响NBA 的重要候选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长白猪和藏猪在不同日龄、种间的代谢物差异分析
李江凌, 张金灵, 陈晓晖, 王秋实, 赵素君, 刘锐, 吕学斌, 王宇萍, 龚建军, 何志平
中国猪业    2024, 19 (2): 24-3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3
摘要626)      PDF (1774KB)(32)    收藏
通过对地方品种猪及外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代谢组学进行比较研究,以此了解地方品种猪与外种猪代谢组差异与耐粗饲性状的关系。采用UPLC-MS技术对7日龄和30日龄的长白猪和藏猪的粪便样品开展代谢组学研究,分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的情况。结果显示,长白猪不同日龄代谢物VIP≥1 的总共有99种,其中38种代谢物的比例是上升的,另61种代谢物主要存在下降趋势;藏猪不同日龄代谢物VIP≥1的总共有90 种,其中31 种代谢物的比例是上升的,另59种代谢物存在下降趋势;7日龄的长白猪和藏猪代谢物对比发现VIP≥1的总共有59种,其中29种代谢物的比例主要是上升趋势,另30种是下降趋势;30日龄的长白猪和藏猪代谢物对比VIP≥1的总共有66种,其中32种代谢物的比例是上升的,另34种代谢物存在下降趋势。说明不同种间、日龄代谢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同种不同日龄猪的代谢物差异最多,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猪对粗纤维等粗饲料的消化代谢能力有所差异。通过对代谢通路的分析显示,主要存在差异的代谢通路为Metabolic pathways、ABC transporters,参与差异代谢通路的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核苷酸、氨基酸等相关代谢物,说明藏猪和长白猪在耐粗饲的特性上与粗饲料对肠道的影响有一定的关联性。此研究为解释在代谢组学方面藏猪耐粗饲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智能化养猪装备的研究进展
赵 敏,胡广英,白 海,曹日亮
中国猪业    2024, 19 (4): 78-8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0
摘要498)      PDF (1455KB)(77)    收藏
生猪智能养殖技术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 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5G 无线远程通信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猪生长曲线与营养动态模型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并通过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对生产行为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的养殖管理。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益、动物健康和福利。此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智能化设备还可以帮助养殖企业提供精准的管理和监测,做出科学决策,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生猪智能化养殖技术进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喂养系统、巡逻和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并介绍了相关的案例,旨在为我国现代生猪养殖的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为发展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猪VEGFA基因多态性与窝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刘巧玲, 陈奎蓉, 张琰芳, 梁靓, 梁晶, 兰干球
中国猪业    2024, 19 (6): 14-2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5
摘要471)      PDF (2424KB)(43)    收藏
母猪的窝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养猪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及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一种分子,有研究表明,VEGFA 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猪VEGFA 基因的多态性与窝产仔数的关联,本研究选取485 头大白猪和290 头巴马香猪,通过PCR 扩增和测序对VEGFA 基因SNP 位点进行分型,并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筛选与母猪窝产仔数性状关联的SNP 位点。结果发现,在巴马香猪和大白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7 个和4 个SNP 位点,巴马香猪群体中VEGFA 基因有6 个SNP 位点与第1、2、4、6 胎窝产仔数均显著关联(P<0.05),在大白猪群体中VEGFA 基因有4 个SNP 位点与第2、3 胎窝产仔数显著关联(P<0.05);本研究发现VEGFA基因多态性与巴马香猪、大白猪窝产仔数存在显著关联,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2023 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张海峰,王祖力,陈泽芳,朱增勇,谢水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5): 90-100.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1
摘要467)      PDF (1745KB)(139)    收藏
本研究全面审视了 2023 年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多维度的经济、政策及市场因素,深入探讨了 2024年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在 2023年,我国生猪产业面临了产能过剩、传统“猪周期”特征弱化、金融产品属性日渐凸显及成本持续上升等多重挑战,使得养殖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展望 2024-2025 年,本研究综合分析了产能调整、宏观经济状况企业预期盈利及市场动态等多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产能的逐步优化,生猪市场的供需平衡在 2024年得到实质性改善为猪价上涨奠定基础。同时,经济的稳定增长、消费需求的逐步回升及养殖成本的有望降低,将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根据市场走势,生猪价格在 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企稳回升。为了更好地应对行业变革与市场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创新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金融与生猪产业深度融合等策略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非淀粉多糖酶组合对苏淮猪生长性能和肌肉风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段玖均, 刘金阳, 王在贵, 张顺芬, 张立兰, 王阳, 陈亮, 钟儒清
中国猪业    2024, 19 (2): 15-2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2
摘要465)      PDF (1571KB)(26)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酶(NSPases)组方对苏淮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肉品质和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40头(初始体重为29.8±2.6 kg)苏淮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根据体重和性别因素每个处理均匀分配到5个栏位,每个栏14 头猪:对照组(CON)饲喂常规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NSPm)饲喂添加了600 mg/kg NSPases复合酶(700 000 U/g 木聚糖酶,100 000 U/g β-葡聚糖酶和9 000 U/g 纤维素酶)的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整个饲喂期共98 d,试验结束后分析NSPases 对苏淮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质和背最长肌中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苏淮猪日增重提高50 g (P<0.05),并有明显提高日均采食量和降低料肉比的趋势,但方差分析未达显著性水平(P>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苏淮猪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pH 值、滴水损失、剪切力和脂肪含量等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但显著增加了背最长肌中风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以及甜味氨基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P<0.05);试验组苏淮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各主要血液生化指标则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添加NSPases 可以提高苏淮猪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和背最长肌中主要风味氨基酸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种猪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研究
陆杰,李双智,张宝羽,张和军,申振才,钟萍,李秋月
中国猪业    2024, 19 (3): 77-8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8
摘要464)      PDF (1464KB)(213)    收藏
本研究通过对现行种猪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的调查和分析,基于5种常见的生长模型,提出了新的种猪体重与日龄的校正公式。利用企业提供的2 439头公猪的生长数据,通过计算机对猪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并对公式中的校正系数与拟合度进行分析,优化出效果显著的新校正公式,将目标日龄设置为达100 kg体重日龄与现行校正公式进行对比。试验表明,5个新的校正公式对测定体重30~120 kg范围内的种猪的达100 kg 体重日龄的校正效果均明显优于现行校正公式。本文给出的公式对不同目标日龄的猪具有普适性,企业可根据养殖品种、地域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校正公式。本文的研究工作亦可推广到体重校正背膘厚的公式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非洲猪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人俊,彭启凤,潘 鸿,张 毅,沈朝建,刘 平
中国猪业    2024, 19 (4): 25-36.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4
摘要444)      PDF (1460KB)(59)    收藏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家猪和野猪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自非洲猪瘟首次被报道至今,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实验室针对非洲猪瘟的诊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ASF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对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比较了优缺点,以期为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检测和新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我国猪蓝耳病NADC34-like毒株的流行病学及致病性研究进展
李金海,李兴玉
中国猪业    2024, 19 (2): 59-66.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7
摘要441)      PDF (1308KB)(244)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见流行毒株种类很多。我国自2017 年首次检测到NADC34-like 毒株以来,该毒株的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猪场蓝耳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猪蓝耳病NADC34-like 毒株的流行情况和分离毒株的致病性研究,以期为当前猪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营养调控在养猪上的研究进展
吴秋杰,刘 佳,陈华云,余群莲
中国猪业    2024, 19 (4): 12-1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2
摘要349)      PDF (1201KB)(177)    收藏
能量饲料原料和蛋白饲料原料在典型的猪鸡饲料配方结构中占比分别约为70%和25%,其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主要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每年玉米、豆粕消耗量巨大,但国内玉米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缓解。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蛋白质原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饲料生产成本增加。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我国饲料供给及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措施,充分挖掘利用本土饲料原料资源,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减少玉米、豆粕的进口依赖。本文主要对玉米、豆粕可替代原料的营养特点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生猪养殖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利用现状及案例分析
王学敏,廖超,涂枫,李碧侠,徐小波,付言峰
中国猪业    2024, 19 (2): 74-8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09
摘要324)      PDF (1217KB)(252)    收藏
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与利用,将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成为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规模化猪场粪污的危害,介绍了规模化猪场粪污集中收集系统及目前规模化猪场在猪舍粪污处理中使用的尿泡粪和机械清粪2 种清粪工艺,并详细讨论了生物发酵、厌氧消化、好氧处理等多种方法对固体粪污和液体污水的处理技术,以满足不同规模化养猪场的清粪需求。同时,探讨了规模化猪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和工业化深度处理2 种主要的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展望了未来科技创新对粪污处理与利用的推动作用,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养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计划。本文为规模化养猪场选择粪污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闫鹏飞,肖莎,张志勇,赵铖,刘聪,米凯臣,刘静峰
中国猪业    2024, 19 (5): 83-8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0
摘要324)      PDF (1701KB)(60)    收藏
当前,实现对动物健康的连续和自动化监测,以及在发现动物异常时及时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获取目标动物图像,并通过对所获取原始数据的分析,提取与目标行为相关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从而实现动物异常行为的监测。本文综述了目标分类、目标检测、目标追踪、目标分割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应用原理,最后展望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孙浩铭,陈嘉辉,朱 君,贾 楠,李 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4): 70-77.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9
摘要281)      PDF (2409KB)(58)    收藏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是提高繁殖效益、精确控制繁殖计划和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系统了解当前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现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了母猪发情传统诊断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其次,系统分析了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包括基于图像/视频识别、声音识别、传感器感知等技术;最后,针对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母猪智慧养殖及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保育猪福利问题、异常行为及其改善措施调研报告
施睿佳, 顾宪红
中国猪业    2024, 19 (5): 33-4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4
摘要259)      PDF (1752KB)(39)    收藏
本次专项调查旨在调研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福利现状及其改善措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回收到信息填写完整、保育猪≥50 头的 151 份猪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猪场中,保育猪发生最频繁的异常行为、福利问题分别为咬尾/咬耳、行为福利问题,各占 41.1%、31.8%,排名前一位的福利改善和环境丰容措施为水料充足和特制玩具,占比分别为 66.9%和 29.8%,以示环境丰容措施还有较大改善空间;2)与不重视动物福利猪场相比,重视猪场动物福利猪场可降低环境、卫生、行为、心理等福利问题,减少咬尾/咬耳行为,变化幅度达 20%以上(P<0.05或P<0.01):3)存栏>3 000 头猪场与存栏<3 000 头猪场相比,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发生占比下降 20.8%(P<0.01),采用特制玩具、优质光照改善环境丰容的猪场占比分别增加 23.2%、26.7%(P<0.05),而使用垫料改善环境丰容的减少 48.2%(P<0.01),采用健康管理、善待动物措施分别增加 24.7%、19.8%(P<0.01或P<0.05):4)劳动定额>800 头的猪场相比劳动定额<800 头的猪场,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破坏圈栏发生占比下降 16.3%、14.7%(P<0.05),以提供垫料作为保育猪环境丰容措施的占比下降 44.2%(P<0.01),但提供优质光照的占比增加 37.8%(P<0.01);5)北部猪场相比南部猪场,保育猪行为福利问题发生占比、咬尾/咬耳行为发生占比分别下降 17.3%、22.2%(P<0.05或 P<0.01)。综上,重视动物福利、提供特制玩具等环境丰容措施、加强精细化健康管理的猪场,可以减少保育猪出现多项福利问题,此外,有些养猪场在改善保育猪福利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尤其存栏<3 000 头的猪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玉米及其制品中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幻
中国猪业    2024, 19 (5): 22-3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3
摘要235)      PDF (1962KB)(56)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快速测定玉米及其制品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试验将全糊化试样、待测试样及空白试样与糖化酶溶液混合,水解生成葡萄糖,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以比色法测定各溶液吸光度,从而计算淀粉糊化度。本试验通过对影响淀粉糊化度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即糖化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样品粒度的试验探究,确定了最佳条件:样品过60目分析筛,每 0.3 g样品使用1000 U糖化酶,在 40~45℃条件下酶解60 min。在此条件下测定玉米、玉米淀粉、膨胀玉米及膨化玉米的淀粉糊化度,结果与行业标准《NY/T4125-2022 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进行对比,P值均大于0.05,RSD均小于 2%,表明本研究测定淀粉糊化度筛选出的试验条件准确度高、精密度高,并且简便易行,可降低试剂风险及成本,便于检测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及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不同厂商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以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许建春,吴先华,潘红丽,凌 洪,金宣讲,卓 清,苏 胖,李 宇
中国猪业    2024, 19 (4): 19-2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3
摘要228)      PDF (1420KB)(131)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厂商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给后备母猪饲喂3 个不同厂商(A、B 和C)的烯丙孕素14 d 或18 d,观察母猪的配种分娩指标以及繁殖性能指标。结果显示,A 厂商烯丙孕素处理18 d的效果优于14 d 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A 厂商烯丙孕素18 d 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总产仔数和窝产健仔数(P<0.05),显著降低母猪的空胎率(P<0.05);饲喂B 厂商烯丙孕素14 d 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P<0.05),其繁殖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C 厂商烯丙孕素14 d 和18 d 的效果相近,均可显著提高母猪的发情率(P<0.05),且饲喂18 d 可以提高窝总产仔数,显著提高窝产健仔数(P<0.05)。该研究为后期养猪场选择烯丙孕素提供数据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机器学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胡伟, 唐中林
中国猪业    2024, 19 (3): 5-1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1
摘要220)      PDF (1139KB)(118)    收藏
摘要:随着海量育种信息的快速积累,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猪等畜禽育种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实现高效精准智能化育种是科技工作者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从常用算法及分类等方面对机器学习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对机器学习在个体识别尧表型获取尧遗传评估等动物育种核心环节的应用展开综述,同时指出智能化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机器学习对猪及其他动物育种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主要生猪养殖国粪污治理模式经验及启示
王如心,王祖力,肖红波
中国猪业    2024, 19 (4): 50-5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7
摘要202)      PDF (1384KB)(59)    收藏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治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美国、丹麦、荷兰和德国等生猪生产国作为对象,对其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模式、政策法规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在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规划布局及技术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经验;丹麦在畜牧业法规制度、生态平衡与补偿、技术模式与政策支持方面别具特色;荷兰在养殖理念与政策层面具有一定先进性;德国在养殖政策支持层面也有可借鉴之处。通过分析以上4 个国家在完善畜牧业相关标准、机制、监管和规划等科学精准处理粪污方面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模式应结合自身国情,借鉴各国优点,在完善法规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创新、落实补贴政策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推动畜牧业粪污处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畜禽个体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纪宝锋, 周孟创, 朱芷芫, 陈嘉辉, 朱君, 李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3): 47-5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5
摘要202)      PDF (1697KB)(88)    收藏
畜禽个体识别是实现精细化管理、智慧化养殖的重要前提。耳切、耳纹和热铁烙印等是传统人工辨别畜禽个体的方法,存在效率低、个体应激性大等问题,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个体识别方法应激程度小,但存在价格昂贵、易脱落、续航时间短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非接触式个体识别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充分梳理现有畜禽个体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的接触式个体识别方法及存在的优缺点,并分别阐述了基于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的2 种非接触式畜禽个体识别方法及优缺点,总结分析了在畜禽个体识别中关于深度学习模型、样本数据量及研究层面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养殖管理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刘洋,乌云花
中国猪业    2024, 19 (2): 82-9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2.010
摘要195)      PDF (1913KB)(64)    收藏
生猪养殖业稳定良性发展对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安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根据2006—2023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构成及变动、收益及成本利润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养殖规模的成本收益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生猪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效益优势并不突出;随着规模养殖扩大,成本效益优势逐渐凸显,但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大规模养殖的效益优势暂未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生猪养殖“投入要产出”及相关畜产品的价格监测,合理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完善医疗、防疫及保险等补贴政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规范管理,从而为促进山东省生猪养殖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岳健民, 朱君, 刘胤池, 赵宇亮, 贾楠, 陈超, 李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3): 15-2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2
摘要185)      PDF (3085KB)(77)    收藏
导航是猪舍自主式作业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和多点作业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生猪智能化和无人化养殖的关键。为探究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等2 种典型养殖场景中的研究进展,并从传统控制方法和智能规划算法等两方面分析了各场景下,猪舍作业机器人导航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和提出了导航技术在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以推动导航技术在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猪舍环境精准控制模型及其优化算法
周昕, 冯钧哲, 徐杏, 谢传奇, 吴越, 李向军, 刘凯歌, 楼喜中, 王星博, 周卫东
中国猪业    2024, 19 (3): 24-3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3
摘要178)      PDF (1486KB)(171)    收藏
高密度和密闭饲养是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精准环境控制维持猪舍稳定、舒适和符合生猪生物学特性的小气候环境,是生猪养殖获得更高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更好猪群健康、更优畜产品质量和更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基础。规模猪场猪舍环境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基于数学模型驱动和控制设备运转是实现精准智能环境控制的主要方式。本文围绕影响猪生长、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综述了猪舍环境的控制策略、模型及其优化算法,以期为猪舍环境精准控制技术与智能环控装备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家庭农场健康养猪模式
章红兵,陶志伦,吴义师
中国猪业    2024, 19 (5): 43-4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5
摘要160)      PDF (3005KB)(53)    收藏
通过深入金华家农两头鸟种猪场实地调研,并与猪场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对于家庭农场高效生产和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方法与经验。结果发现该猪场采用小单元、小栏结构,舍内使用干清粪模式,饲养管理精细、饲养密度较低。温度和湿度适宜、舍内空气质量良好、种猪可以自由活动,猪群健康度高。该家庭农场基于“以猪为本”和“以人为先”的理念,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建设和改造猪舍,从非洲猪瘟的特性入手做好猪场生物安全,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执行力,使猪只健康度提高,减少猪群发病,保证猪场经济效益,旨在为家庭农场提供健康、高效、低成本的养猪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规模猪场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抗体评估
刘德清,李知夏,曾 香,罗 伟,罗婷婷,徐春雨,农丽洁,梁龙华,米树运,覃国喜
中国猪业    2024, 19 (4): 44-4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6
摘要153)      PDF (1455KB)(36)    收藏
为了解不同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猪口蹄疫的免疫预防工作,选择4 个不同企业生产的2 类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即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与猪口蹄疫OA 二价灭活疫苗,每个企业疫苗免疫1 500 头仔猪,共免疫6 000 头健康适龄仔猪,60 日龄首免,90 日龄加强免疫。先采血,后免疫,分别采集4 组猪只首免前(60 日龄)、一免后30 d (90 日龄)、二免后30 d (120 日龄)、二免后60 d (150 日龄)、二免后90 d (180 日龄)全血4 mL,每组每次随机采集30 头,分离血清后进行抗体检测,以此评估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2 个企业的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抗体评估效果,企业A 优于企业B;在抗体离散度方面,企业A 优于企业B。2 个企业的猪口蹄疫OA 二价灭活疫苗抗体评估效果,企业C 优于企业D;抗体离散度,企业C 与企业D 差异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何日靖,黄小惠,梁龙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5): 75-8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9
摘要153)      PDF (1556KB)(60)    收藏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是提高繁殖效益、精确控制繁殖计划和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系统了解当前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现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了母猪发情传统诊断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其次,系统分析了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包括基于图像/视频识别、声音识别、传感器感知等技术;最后,针对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母猪智慧养殖及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生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13家生猪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
郑瑞强,邱 悦,李 玲,胡 艳
中国猪业    2024, 19 (4): 86-9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1
摘要142)      PDF (1550KB)(33)    收藏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头部养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基于13 家上市生猪企业2011—2021 年的财务数据,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计量分析生猪企业的价值创造影响因素,得出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影响生猪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且资产负债率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最强;公司规模和董事规模会削弱企业价值创造力,其中实际增长率和账面市值比呈非线性关系等结论,并据此从促进企业增长与价值创造的有效协同、建立有效的账务监管体系及强化科技赋能等领域给出了增进价值创造能力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姚绿
中国猪业    2024, 19 (5): 101-10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2
摘要142)      PDF (1809KB)(37)    收藏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用 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本文以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实证研究绿色金融赋能生猪养殖产业的关联因子和相关驱动因素,探讨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措施。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支持、绿色基金、绿色权益水平提升来发展生猪产业绿色金融,为生猪养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变异及全基因组重组分析
覃珍珍,王志远,文波,潘红丽,凌洪,郑蓉,吴先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6): 66-7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12
摘要133)      PDF (2613KB)(17)    收藏
为了解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我国2023 年以来上传至NCBI 数据库中的PRRSV ORF5 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比对PRRSV 基因序列,对其相似性、系统发育学和基因重组进行探讨。本研究共收集了41 条PRRSV ORF5 基因序列和13 条全基因组序列,13 条PRRSV 全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所有序列与NADC30、JXA1、VR2332、QYYZ、NADC34、Lelystad 毒株的相似性分别为43.8%~92.5%、43.4%~84.4%、43.7%~83.3%、42.2%~81.3%、43.3%~95.2%、56.2%~89%。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PRRSV ORF5 基因分群表明,谱系1.8 毒株占比58.5% (24/41),谱系1.5 占比4.8% (2/41),谱系5.1 占比12.2% (5/41),谱系8.7 占比24.39% (10/41);PRRSV 全基因组分群表明,谱系1.8 毒株占比76.92% (10/13),谱系1.5 占比7.69%(1/13),基因玉型毒株占比15.38% (2/13)。基因重组分析表明:有10 条全基因组序列存在基因重组(10/13),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为NADC30 (10/10),次要亲本毒株为JXA1 (10/10),此外,NADC34 也参与基因重组(4/10),VR2332 参与了一株PRRSV 重组(1/10)。研究分析结果发现,NADC30-Like 毒株持续占据我国PRRSV 流行的主要毒株,HP-PRRSV 毒株的流行数量仅次于NADC30-Like,NADC34-Like 毒株的流行日益增多。NADC30 是参与基因重组最为活>的毒株,其次为JXA1 和NADC34,同时,PRRSV 基因玉型毒株在我国呈潜在流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生猪产业与其他生猪产业大省的比较研究
田文勇,刘挥琳,吴 蔓,毛 昆
中国猪业    2024, 19 (4): 95-10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2
摘要132)      PDF (1350KB)(41)    收藏
首先,本文从生猪养殖规模、养殖主体、养殖模式、养殖成本收益、生猪产业政策和社会服务5 个方面概述了贵州省生猪养殖现状,通过统计年鉴等方式收集贵州省生猪产业相关资料,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现阶段生猪产业发展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配备不全、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缺陷。其次,将贵州省的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养殖成本收益、养殖主体、产业配套、猪肉销售和品牌及社会服务体系等与四川、河南、湖南、山东生猪产业大省进行比较,并指出差距和不足。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的对策建议分别是(1)扩大养殖规模,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3)鼓励中小养殖户,提高规模养殖程度;(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养殖科学水平;(5)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SNP和ROH的泰山黑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郭宝港,王明凯,于世浩,张文娟,申小冉,曾勇庆,陈伟
中国猪业    2024, 19 (3): 68-76.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7
摘要128)      PDF (1859KB)(42)    收藏
旨在从分子水平解析泰山黑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家系结构,为泰山黑猪选育和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SNP芯片对130头核心群泰山黑猪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发现,泰山黑猪育种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7,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97,有效群体含量(Ne)为5.0,泰山黑猪育种群体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85,IBS平均遗传距离为0.277,G矩阵结果与IBS矩阵一致,表明泰山黑猪群体之间亲缘关系中等。130头泰山黑猪共检测到2777条ROHs,单个ROH平均长度为6.21Mb,所有ROH范围在1.54M~187.61Mb,基于ROH的近交系数(FROH)平均为0.054。将130头泰山黑猪划分为1~4个家系,母猪额外划分1个其他家系。上述结果表明,泰山黑猪群体内家系数量适中,个体亲缘关系呈中等程度,近交系数较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个别家系公猪数量偏少,后期应注意后代的选育,避免造成血统流失;选择与母猪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交配的后代进行留种,逐渐降低群体近交系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申秋平,黄子惠,王冉,刘晓明,庄林林
中国猪业    2024, 19 (5): 56-67.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7
摘要126)      PDF (1456KB)(83)    收藏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精准检测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科学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鉴于此,作者综述了近10年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方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免疫传感器系统)、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检测技术(常规RT-PCR、巢式RT-PCR、多重RT-PCR、荧光RT-PCR、多重荧光RT-PCR、纳米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恒温隔绝式 RT-PCR)、芯片检测技术(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多重液相芯片方法、CDNA芯片)等。此外,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早期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低胎次妊娠母猪背膘变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梁艳茹, 缪良林, 田先林, 李霞
中国猪业    2024, 19 (6): 50-5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8
摘要125)      PDF (2253KB)(18)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胎次加系妊娠母猪背膘变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初产母猪和二胎母猪的不同妊娠阶段用卡尺测定其背膘厚度,根据测定的背膘厚度将母猪分为不同处理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背膘区间,同时记录各处理组母猪的产仔性能。结果表明,初产母猪在妊娠30 d 时,22~24 mm 背膘区间的窝均产健仔数显著高于15~17 mm 区间(P<0.05),仔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15~17 mm 和18~19 mm 的背膘区间(P<0.05)。二胎母猪在妊娠30 d 时,背膘厚为20~21 mm 组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区间(P<0.05);在妊娠60 d 时,背膘厚为20~21 mm 的母猪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显著高于15~17 mm 和18~19 mm 区间(P<0.05);在妊娠90 d 和110 d 阶段,背膘厚为22~24mm 的母猪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显著高于12~14 mm 和15~17 mm 区间(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产母猪的产仔初生窝重与妊娠30 d 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窝均健仔数与妊娠30 d 背膘有正相关趋势(P=0.097)。二胎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与妊娠30 d、60 d、90 d 和110 d 背膘厚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仔猪的初生窝重与母猪妊娠30 d、60 d 和90 d 的背膘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初产母猪妊娠30 d 背膘厚与产仔性能呈正相关,理想的背膘范围为22~24 mm;二胎母猪产仔性能与妊娠30 d、60 d、90 d 和110 d 背膘厚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考虑,母猪妊娠不同阶段的理想背膘厚度的推荐范围分别为妊娠30 d 背膘厚为20~21 mm,妊娠60 d 背膘厚为20~21 mm,妊娠90 d 背膘厚为22~24 mm 和妊娠110 d 背膘厚为22~24 m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家畜智能分群装备研究进展
陈 超,赵宇亮,王海峰,李 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4): 59-6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8
摘要123)      PDF (2742KB)(52)    收藏
家畜智能分群装备是实现家畜个体精准监测和群体高效分群管理的重要工具。首先,本文介绍了猪只等家畜分群的方法及个体参数测量技术,重点分析了个体识别、动态称重、体征监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等关键技术与方法。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典型家畜智能分群装备的特点及应用场景。最后,讨论了现有分群装备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生猪智能分群装备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畜牧业智能化高效分群管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胎次和配种季节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卢晓芳,冉茂良
中国猪业    2024, 19 (3): 85-9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3.009
摘要119)      PDF (1250KB)(47)    收藏
为研究胎次和配种季节对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了11 333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产仔数据, 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 TNB)、 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 NBA)、产弱仔数(Number of weak births, NWB)、仔猪出生窝重(Litter birth weight, LBW)、仔猪断奶数(Number of wearning, NW)、妊娠时间 (Time to pregnancy, TTP)、产死胎数(Number of stillborn, NSB)等7个指标,分析了配种季节和胎次共同作用对长大二元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4、5、6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其中6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最高;且4胎次母猪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2胎次母猪产弱仔数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4胎次母猪所产仔猪的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 第2胎母猪妊娠时间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初产母猪妊娠时间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发现母猪产死胎数随胎次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7胎次及以上达到最高(P<0.05)。 母猪的胎次与总产仔数、 产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仔猪断奶数、产死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胎次与妊娠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第4胎次母猪在秋冬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第2胎次母猪在夏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5胎次母猪在春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第6胎次母猪在秋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初产母猪在秋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7胎次及以上母猪在春季配种产仔性能最好。胎次和季节对母猪的产仔性能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可以为养猪企业合理利用母猪年限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