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Email Alert
|
RSS
首页
杂志简介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查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OA声明
收费标准
审稿专家登录
主编登录
编辑登录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规则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高级文章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猪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李柏浩,班志彬,孙义铭,闫晓刚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3-1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1
摘要
(
986
)
PDF(pc)
(1440KB)(
205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猪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技术,本文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的营养价值评价技术及营养素间互作关系进行综述,并为未来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提出建议,以期为猪饲料营养素的高效利用、日粮的科学配制及精准营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甜菜碱对猪的“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祝倩, 胡汉宇, 孔祥峰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3-10.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1
摘要
(
795
)
PDF(pc)
(1526KB)(
323
)
可视化
收藏
甜菜碱是甘氨酸的三甲基衍生物,主要来源于甜菜及其副产物,作为甲基供体,能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并提供S-腺苷甲硫氨酸。甜菜碱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水平、调节机体代谢和改善产品品质等功能,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母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至关重要。在养猪生产中,常利用“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策略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改善其子代的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甜菜碱在猪“母子一体化”营养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价值,旨在为甜菜碱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猪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开发技术和方法研究进展
周雅蕗, 王成碧, 谢卓雅, 赵建飞, 尹恒, 刘静波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11-2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2
摘要
(
777
)
PDF(pc)
(1765KB)(
346
)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是一种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有积极影响。益生元则是一类促进消化道特定细菌生长与活性的食物成分,不被消化道吸收,但对宿主有益。在当前'禁抗”大背景下,开发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替代方案是维护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猪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开发技术的进展,揭示其在健康养殖中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为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智能化养猪装备的研究进展
赵 敏,胡广英,白 海,曹日亮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78-8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0
摘要
(
691
)
PDF(pc)
(1455KB)(
204
)
可视化
收藏
生猪智能养殖技术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 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5G 无线远程通信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猪生长曲线与营养动态模型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并通过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对生产行为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的养殖管理。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益、动物健康和福利。此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智能化设备还可以帮助养殖企业提供精准的管理和监测,做出科学决策,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生猪智能化养殖技术进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喂养系统、巡逻和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并介绍了相关的案例,旨在为我国现代生猪养殖的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为发展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闫鹏飞,肖莎,张志勇,赵铖,刘聪,米凯臣,刘静峰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83-8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0
摘要
(
601
)
PDF(pc)
(1701KB)(
181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实现对动物健康的连续和自动化监测,以及在发现动物异常时及时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获取目标动物图像,并通过对所获取原始数据的分析,提取与目标行为相关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从而实现动物异常行为的监测。本文综述了目标分类、目标检测、目标追踪、目标分割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应用原理,最后展望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李云蕾, 叶凯文, 熊明福, 李 健, 刘亚星, 李超程, 孔思远, 张永生
中国猪业 2025, 20 (
2
): 35-50.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2.003
摘要
(
581
)
PDF(pc)
(1736KB)(
349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最早被驯化的物种之一,猪的育种改良始终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生猪传统育种的周期长、性状筛选效率低等不足相比,基因编辑技术能做到精准定位目标基因位点,实现各类如生长发育、抗病能力和繁殖性状等经济性状的定向改良,显著提高生猪的育种效率。此外,在当前严峻的传统育种背景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解决我国生猪生产中面临的挑战。不过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种类繁多,其原理又各不相同,有较高技术门槛;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原理、主要类型、应用现状,探讨与分析生物伦理安全问题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为保障肉类安全供给,推动我国生猪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2023 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张海峰,王祖力,陈泽芳,朱增勇,谢水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90-100.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1
摘要
(
530
)
PDF(pc)
(1745KB)(
287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全面审视了 2023 年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多维度的经济、政策及市场因素,深入探讨了 2024年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在 2023年,我国生猪产业面临了产能过剩、传统“猪周期”特征弱化、金融产品属性日渐凸显及成本持续上升等多重挑战,使得养殖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展望 2024-2025 年,本研究综合分析了产能调整、宏观经济状况企业预期盈利及市场动态等多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产能的逐步优化,生猪市场的供需平衡在 2024年得到实质性改善为猪价上涨奠定基础。同时,经济的稳定增长、消费需求的逐步回升及养殖成本的有望降低,将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根据市场走势,生猪价格在 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企稳回升。为了更好地应对行业变革与市场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创新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金融与生猪产业深度融合等策略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基因编辑猪在多领域应用"专题寄语
印遇龙
中国猪业 2025, 20 (
2
): 3-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2.000
摘要
(
515
)
PDF(pc)
(2243KB)(
28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实现种源创新的先进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 广泛应用。基因编辑猪的研究与应用将推动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解决养猪业面临的种质 资源创新不足、依赖性强和自给率低等瓶颈问题,可实现我国生猪种业的自主创新与可持 续发展。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准快速地改良生猪的生产性能,提供新的育种素材, 是挖掘我国地方猪优良肉质和抗病基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地方猪作为培育 新品种的基础。通过应用全基因组育种技术,结合优良基因筛选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 育出专门化品系,进一步提升地方猪品种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的研究进展
冯沈泂, 倪征钰, 马 昭, 孙尉峻, 张林林, 杜旭光
中国猪业 2025, 20 (
2
): 5-1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2.001
摘要
(
508
)
PDF(pc)
(1639KB)(
551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异种器官移植作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的潜在方案备受瞩目,其中基因编辑猪作为供体来源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器官移植面临诸多难题的情况相比,猪器官移植至人体时,主要会遭遇免疫排斥反应、凝血功能失调以及器官尺寸不匹配等问题。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准定位猪体内相关基因位点,实现对免疫原性抗原敲除(如敲除GGTA1基因)、补体激活抑制(如抑制β2M基因)、凝血功能调节(如调节vWF基因)以及器官生长控制(如控制GHR基因)等方面的定向改良,针对性地解决猪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此外,引入人类转基因(如hCD47基因),还能进一步增强猪器官的免疫耐受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功开展了多例基因编辑猪肾、肝移植至人体的亚临床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过,由于基因编辑工具的种类多样,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也存在差异,有一定的技术和安全门槛。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已进入亚临床和临床试验的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所需编辑的关键基因以及具体的编辑手段,探讨与分析基因编辑工具的安全性和效率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确保基因编辑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为优化相关基因编辑方法和推动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猪VEGFA基因多态性与窝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刘巧玲, 陈奎蓉, 张琰芳, 梁靓, 梁晶, 兰干球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14-2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5
摘要
(
507
)
PDF(pc)
(2424KB)(
48
)
可视化
收藏
母猪的窝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养猪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及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一种分子,有研究表明,VEGFA 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猪VEGFA 基因的多态性与窝产仔数的关联,本研究选取485 头大白猪和290 头巴马香猪,通过PCR 扩增和测序对VEGFA 基因SNP 位点进行分型,并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筛选与母猪窝产仔数性状关联的SNP 位点。结果发现,在巴马香猪和大白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7 个和4 个SNP 位点,巴马香猪群体中VEGFA 基因有6 个SNP 位点与第1、2、4、6 胎窝产仔数均显著关联(P<0.05),在大白猪群体中VEGFA 基因有4 个SNP 位点与第2、3 胎窝产仔数显著关联(P<0.05);本研究发现VEGFA基因多态性与巴马香猪、大白猪窝产仔数存在显著关联,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非洲猪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人俊,彭启凤,潘 鸿,张 毅,沈朝建,刘 平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25-36.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4
摘要
(
487
)
PDF(pc)
(1460KB)(
202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家猪和野猪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自非洲猪瘟首次被报道至今,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实验室针对非洲猪瘟的诊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ASF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对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比较了优缺点,以期为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检测和新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基因编辑猪的遗传改良与生物医学应用:技术潜力与现实挑战
王文娜, 齐世宏, 余大为, 黄永业
中国猪业 2025, 20 (
2
): 15-2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2.002
摘要
(
446
)
PDF(pc)
(1545KB)(
138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基因编辑猪具有良好的生产性状与抗病性能,可提升养殖收入。由于猪在解剖结构、代谢、生理生化等特征方面比啮齿类动物更接近人类,是理想的疾病模型和异种器官供体。然而,基因编辑猪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因编辑效率与准确性有待提高,脱靶效应可能引起无关基因改变。此外,不同地区的监管政策差异也给基因编辑猪的产业化推广带来阻碍。深入了解基因编辑猪的现状与挑战,有助于推动其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营养调控在养猪上的研究进展
吴秋杰,刘 佳,陈华云,余群莲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12-1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2
摘要
(
398
)
PDF(pc)
(1201KB)(
435
)
可视化
收藏
能量饲料原料和蛋白饲料原料在典型的猪鸡饲料配方结构中占比分别约为70%和25%,其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主要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每年玉米、豆粕消耗量巨大,但国内玉米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缓解。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蛋白质原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饲料生产成本增加。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我国饲料供给及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措施,充分挖掘利用本土饲料原料资源,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减少玉米、豆粕的进口依赖。本文主要对玉米、豆粕可替代原料的营养特点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生猪养殖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孙浩铭,陈嘉辉,朱 君,贾 楠,李 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70-77.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9
摘要
(
326
)
PDF(pc)
(2409KB)(
62
)
可视化
收藏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是提高繁殖效益、精确控制繁殖计划和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系统了解当前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现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了母猪发情传统诊断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其次,系统分析了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包括基于图像/视频识别、声音识别、传感器感知等技术;最后,针对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母猪智慧养殖及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保育猪福利问题、异常行为及其改善措施调研报告
施睿佳, 顾宪红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33-4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4
摘要
(
323
)
PDF(pc)
(1752KB)(
50
)
可视化
收藏
本次专项调查旨在调研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福利现状及其改善措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回收到信息填写完整、保育猪≥50 头的 151 份猪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猪场中,保育猪发生最频繁的异常行为、福利问题分别为咬尾/咬耳、行为福利问题,各占 41.1%、31.8%,排名前一位的福利改善和环境丰容措施为水料充足和特制玩具,占比分别为 66.9%和 29.8%,以示环境丰容措施还有较大改善空间;2)与不重视动物福利猪场相比,重视猪场动物福利猪场可降低环境、卫生、行为、心理等福利问题,减少咬尾/咬耳行为,变化幅度达 20%以上(P<0.05或P<0.01):3)存栏>3 000 头猪场与存栏<3 000 头猪场相比,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发生占比下降 20.8%(P<0.01),采用特制玩具、优质光照改善环境丰容的猪场占比分别增加 23.2%、26.7%(P<0.05),而使用垫料改善环境丰容的减少 48.2%(P<0.01),采用健康管理、善待动物措施分别增加 24.7%、19.8%(P<0.01或P<0.05):4)劳动定额>800 头的猪场相比劳动定额<800 头的猪场,保育猪心理福利问题、破坏圈栏发生占比下降 16.3%、14.7%(P<0.05),以提供垫料作为保育猪环境丰容措施的占比下降 44.2%(P<0.01),但提供优质光照的占比增加 37.8%(P<0.01);5)北部猪场相比南部猪场,保育猪行为福利问题发生占比、咬尾/咬耳行为发生占比分别下降 17.3%、22.2%(P<0.05或 P<0.01)。综上,重视动物福利、提供特制玩具等环境丰容措施、加强精细化健康管理的猪场,可以减少保育猪出现多项福利问题,此外,有些养猪场在改善保育猪福利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尤其存栏<3 000 头的猪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响应面法优化米糠发酵工艺研究
穆永强, 宋海宁, 高一鸣, 白 洁, 孟庆维, 李建平
中国猪业 2025, 20 (
1
): 12-2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1.002
摘要
(
312
)
PDF(pc)
(2371KB)(
67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优化米糠发酵工艺,作为一种稳定化方法延长其贮存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含水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发酵米糠酸价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米糠的发酵工艺,并以优化的工艺发酵米糠,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48%,菌种接种量为0.078%,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d的条件下,发酵米糠酸价最低,为6.39 KOHmg/g。与未发酵米糠对比,发酵米糠的粗蛋白相对含量(干基)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总酸、总酚、酸溶蛋白及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且发酵米糠的酸价较未发酵低63.24KOH mg/g。此工艺下,测定的酸价较未发酵米糠低 55.95 KOH mg/g,准确度高,且可以稳定米糠并提高其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不同厂商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以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许建春,吴先华,潘红丽,凌 洪,金宣讲,卓 清,苏 胖,李 宇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19-2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3
摘要
(
298
)
PDF(pc)
(1420KB)(
196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厂商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给后备母猪饲喂3 个不同厂商(A、B 和C)的烯丙孕素14 d 或18 d,观察母猪的配种分娩指标以及繁殖性能指标。结果显示,A 厂商烯丙孕素处理18 d的效果优于14 d 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A 厂商烯丙孕素18 d 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总产仔数和窝产健仔数(P<0.05),显著降低母猪的空胎率(P<0.05);饲喂B 厂商烯丙孕素14 d 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P<0.05),其繁殖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C 厂商烯丙孕素14 d 和18 d 的效果相近,均可显著提高母猪的发情率(P<0.05),且饲喂18 d 可以提高窝总产仔数,显著提高窝产健仔数(P<0.05)。该研究为后期养猪场选择烯丙孕素提供数据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玉米及其制品中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幻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22-3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3
摘要
(
295
)
PDF(pc)
(1962KB)(
82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快速测定玉米及其制品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试验将全糊化试样、待测试样及空白试样与糖化酶溶液混合,水解生成葡萄糖,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以比色法测定各溶液吸光度,从而计算淀粉糊化度。本试验通过对影响淀粉糊化度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即糖化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样品粒度的试验探究,确定了最佳条件:样品过60目分析筛,每 0.3 g样品使用1000 U糖化酶,在 40~45℃条件下酶解60 min。在此条件下测定玉米、玉米淀粉、膨胀玉米及膨化玉米的淀粉糊化度,结果与行业标准《NY/T4125-2022 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进行对比,P值均大于0.05,RSD均小于 2%,表明本研究测定淀粉糊化度筛选出的试验条件准确度高、精密度高,并且简便易行,可降低试剂风险及成本,便于检测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及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主要生猪养殖国粪污治理模式经验及启示
王如心,王祖力,肖红波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50-5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7
摘要
(
245
)
PDF(pc)
(1384KB)(
64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治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美国、丹麦、荷兰和德国等生猪生产国作为对象,对其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模式、政策法规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在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规划布局及技术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经验;丹麦在畜牧业法规制度、生态平衡与补偿、技术模式与政策支持方面别具特色;荷兰在养殖理念与政策层面具有一定先进性;德国在养殖政策支持层面也有可借鉴之处。通过分析以上4 个国家在完善畜牧业相关标准、机制、监管和规划等科学精准处理粪污方面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模式应结合自身国情,借鉴各国优点,在完善法规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创新、落实补贴政策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推动畜牧业粪污处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低胎次妊娠母猪背膘变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梁艳茹, 缪良林, 田先林, 李霞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50-5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8
摘要
(
231
)
PDF(pc)
(2253KB)(
60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胎次加系妊娠母猪背膘变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初产母猪和二胎母猪的不同妊娠阶段用卡尺测定其背膘厚度,根据测定的背膘厚度将母猪分为不同处理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背膘区间,同时记录各处理组母猪的产仔性能。结果表明,初产母猪在妊娠30 d 时,22~24 mm 背膘区间的窝均产健仔数显著高于15~17 mm 区间(P<0.05),仔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15~17 mm 和18~19 mm 的背膘区间(P<0.05)。二胎母猪在妊娠30 d 时,背膘厚为20~21 mm 组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区间(P<0.05);在妊娠60 d 时,背膘厚为20~21 mm 的母猪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显著高于15~17 mm 和18~19 mm 区间(P<0.05);在妊娠90 d 和110 d 阶段,背膘厚为22~24mm 的母猪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显著高于12~14 mm 和15~17 mm 区间(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产母猪的产仔初生窝重与妊娠30 d 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窝均健仔数与妊娠30 d 背膘有正相关趋势(P=0.097)。二胎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健仔数与妊娠30 d、60 d、90 d 和110 d 背膘厚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仔猪的初生窝重与母猪妊娠30 d、60 d 和90 d 的背膘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初产母猪妊娠30 d 背膘厚与产仔性能呈正相关,理想的背膘范围为22~24 mm;二胎母猪产仔性能与妊娠30 d、60 d、90 d 和110 d 背膘厚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考虑,母猪妊娠不同阶段的理想背膘厚度的推荐范围分别为妊娠30 d 背膘厚为20~21 mm,妊娠60 d 背膘厚为20~21 mm,妊娠90 d 背膘厚为22~24 mm 和妊娠110 d 背膘厚为22~24 m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何日靖,黄小惠,梁龙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75-8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9
摘要
(
204
)
PDF(pc)
(1556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是提高繁殖效益、精确控制繁殖计划和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系统了解当前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现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了母猪发情传统诊断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其次,系统分析了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包括基于图像/视频识别、声音识别、传感器感知等技术;最后,针对母猪发情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母猪智慧养殖及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2.
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变异及全基因组重组分析
覃珍珍,王志远,文波,潘红丽,凌洪,郑蓉,吴先华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66-7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12
摘要
(
203
)
PDF(pc)
(2613KB)(
52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我国2023 年以来上传至NCBI 数据库中的PRRSV ORF5 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比对PRRSV 基因序列,对其相似性、系统发育学和基因重组进行探讨。本研究共收集了41 条PRRSV ORF5 基因序列和13 条全基因组序列,13 条PRRSV 全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所有序列与NADC30、JXA1、VR2332、QYYZ、NADC34、Lelystad 毒株的相似性分别为43.8%~92.5%、43.4%~84.4%、43.7%~83.3%、42.2%~81.3%、43.3%~95.2%、56.2%~89%。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PRRSV ORF5 基因分群表明,谱系1.8 毒株占比58.5% (24/41),谱系1.5 占比4.8% (2/41),谱系5.1 占比12.2% (5/41),谱系8.7 占比24.39% (10/41);PRRSV 全基因组分群表明,谱系1.8 毒株占比76.92% (10/13),谱系1.5 占比7.69%(1/13),基因玉型毒株占比15.38% (2/13)。基因重组分析表明:有10 条全基因组序列存在基因重组(10/13),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为NADC30 (10/10),次要亲本毒株为JXA1 (10/10),此外,NADC34 也参与基因重组(4/10),VR2332 参与了一株PRRSV 重组(1/10)。研究分析结果发现,NADC30-Like 毒株持续占据我国PRRSV 流行的主要毒株,HP-PRRSV 毒株的流行数量仅次于NADC30-Like,NADC34-Like 毒株的流行日益增多。NADC30 是参与基因重组最为活>的毒株,其次为JXA1 和NADC34,同时,PRRSV 基因玉型毒株在我国呈潜在流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3.
家庭农场健康养猪模式
章红兵,陶志伦,吴义师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43-48.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5
摘要
(
203
)
PDF(pc)
(3005KB)(
70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深入金华家农两头鸟种猪场实地调研,并与猪场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对于家庭农场高效生产和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方法与经验。结果发现该猪场采用小单元、小栏结构,舍内使用干清粪模式,饲养管理精细、饲养密度较低。温度和湿度适宜、舍内空气质量良好、种猪可以自由活动,猪群健康度高。该家庭农场基于“以猪为本”和“以人为先”的理念,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建设和改造猪舍,从非洲猪瘟的特性入手做好猪场生物安全,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执行力,使猪只健康度提高,减少猪群发病,保证猪场经济效益,旨在为家庭农场提供健康、高效、低成本的养猪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申秋平,黄子惠,王冉,刘晓明,庄林林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56-67.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7
摘要
(
197
)
PDF(pc)
(1456KB)(
300
)
可视化
收藏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精准检测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科学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鉴于此,作者综述了近10年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方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免疫传感器系统)、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检测技术(常规RT-PCR、巢式RT-PCR、多重RT-PCR、荧光RT-PCR、多重荧光RT-PCR、纳米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恒温隔绝式 RT-PCR)、芯片检测技术(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多重液相芯片方法、CDNA芯片)等。此外,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早期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5.
丹法杂交与法法杂交二元母猪生长性能比较
孙永刚, 张天阳, 杨月春, 岳雷, 房峻松, 于涛, 苏东雪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42-4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7
摘要
(
194
)
PDF(pc)
(1651KB)(
101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不同品系长白与法系大约克夏杂交对其后代生长性能、矫正达100 kg 日龄、矫正达100 kg 背膘厚、矫正达100 kg 眼肌面积等的影响,为建设新的繁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90 头3~4 胎法系大约克夏母猪,按耳号随机分为3 组,每组30 头,分别采用丹系长白、法系长白和法系大约克夏种公猪精液与对应组别的法系大约克夏母猪进行配种;选用30 头3~4 胎法系长白母猪和法系长白种公猪精液进行配种,重复试验3 个批次。每个批次随机选择每组母猪所产的100 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当仔猪体重达100 kg 左右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续3 个试验批次丹法杂交二元母猪矫正达100 kg 日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且差异显著(P<0.05);连续3 个试验批次丹法杂交二元母猪矫正达100 kg 背膘厚显著低于法法杂交二元母猪,且差异显著(P<0.05);除试验批次
Ⅰ
,其余2 批次丹法杂交二元母猪矫正达100 kg 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法法杂交二元母猪,且差异显著(P<0.05);与法系纯种大约克夏、法系纯种长白猪的眼肌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法杂交二元母猪的生长性能综合优于法法杂交二元母猪,同时也具有矫正达100 kg 日龄低、背膘薄、适应性强的优点。因此,丹法杂交二元母猪可在新的繁育体系生产实际中大力示范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6.
规模猪场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抗体评估
刘德清,李知夏,曾 香,罗 伟,罗婷婷,徐春雨,农丽洁,梁龙华,米树运,覃国喜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44-4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6
摘要
(
184
)
PDF(pc)
(1455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猪口蹄疫的免疫预防工作,选择4 个不同企业生产的2 类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即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与猪口蹄疫OA 二价灭活疫苗,每个企业疫苗免疫1 500 头仔猪,共免疫6 000 头健康适龄仔猪,60 日龄首免,90 日龄加强免疫。先采血,后免疫,分别采集4 组猪只首免前(60 日龄)、一免后30 d (90 日龄)、二免后30 d (120 日龄)、二免后60 d (150 日龄)、二免后90 d (180 日龄)全血4 mL,每组每次随机采集30 头,分离血清后进行抗体检测,以此评估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2 个企业的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抗体评估效果,企业A 优于企业B;在抗体离散度方面,企业A 优于企业B。2 个企业的猪口蹄疫OA 二价灭活疫苗抗体评估效果,企业C 优于企业D;抗体离散度,企业C 与企业D 差异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7.
猪舍非线性环境因素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 佶, 刘伟华, 魏建超
中国猪业 2025, 20 (
1
): 73-8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1.009
摘要
(
181
)
PDF(pc)
(1664KB)(
43
)
可视化
收藏
猪舍非线性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等。温度影响猪的采食量、 肠道菌群组成和繁殖性能。湿度与温度共同影响猪只散热,对微生物繁殖和粉尘浓度也有影响。光照对猪的生物节律、繁殖性能和猪肉品质有显著作用。 氨气和硫化氢对猪的黏膜组织有破坏作用,并对免疫系统造成危害,诱发多种疾病。高浓度二氧化碳使猪缺氧、反应迟钝。对猪舍非线性环境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和控制有助于建立适宜的环境,从而改善猪群福利、促进生产性能,提高猪肉产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8.
泰山黑猪和长大二元猪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
王明凯, 李佳, 郭宝港, 张文娟, 申小冉, 李扬, 曾勇庆, 陈伟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3-1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4
摘要
(
180
)
PDF(pc)
(4134KB)(
53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分析泰山黑猪与长大二元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期望挖掘与泰山黑猪耐粗饲、肉质优良等性状密切相关的优势菌群。对6 头泰山黑猪和6 头长大二元猪的新鲜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2 个猪群粪便微生物的琢多样性和茁多样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泰山黑猪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在2 个猪群中鉴定到26 个差异菌种,且泰山黑猪与长大二元猪的最高丰度菌种均为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对26 个差异菌种进行网络分析,发现有7 个菌种与其他差异菌种有较强的相关性,推测其为关键差异菌种。在泰山黑猪和长大二元猪粪便差异微生物在富集分析中发现存在24 条显著差异通路。在泰山黑猪中上调的α-亚麻酸代谢、蛋氨酸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代谢是肉品质改善相关的生物学功能通路。本研究表明泰山黑猪优势菌群与饲粮纤维消化密切相关,提示泰山黑猪相较于长大二元猪具有更高的耐粗饲能力,初步为深入发掘泰山黑猪优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9.
基因编辑猪的应用进展
段晓翠,白文娟,史潇靖,周 荣,王子帅
中国猪业 2025, 20 (
2
): 23-3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2.004
摘要
(
179
)
PDF(pc)
(2506KB)(
184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在农业生物的遗传改良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猪的基因编辑技术和新材料创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旨在讨论基因编辑猪的技术和应用进展,探讨其在农业生产、生物医学研究和伦理监管方面的现状与挑战,以期为猪遗传改良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0.
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姚绿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101-10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12
摘要
(
175
)
PDF(pc)
(1809KB)(
53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用 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本文以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实证研究绿色金融赋能生猪养殖产业的关联因子和相关驱动因素,探讨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措施。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赋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支持、绿色基金、绿色权益水平提升来发展生猪产业绿色金融,为生猪养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1.
生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13家生猪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
郑瑞强,邱 悦,李 玲,胡 艳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86-9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1
摘要
(
168
)
PDF(pc)
(155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头部养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基于13 家上市生猪企业2011—2021 年的财务数据,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计量分析生猪企业的价值创造影响因素,得出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影响生猪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且资产负债率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最强;公司规模和董事规模会削弱企业价值创造力,其中实际增长率和账面市值比呈非线性关系等结论,并据此从促进企业增长与价值创造的有效协同、建立有效的账务监管体系及强化科技赋能等领域给出了增进价值创造能力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2.
发酵中草药提升母猪抗病性能的应用研究
漆信桥,刘天强,祝丹,徐志文,唐华侨,张勋,邓毅
中国猪业 2024, 19 (
5
): 68-7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5.008
摘要
(
162
)
PDF(pc)
(1671KB)(
66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一款发酵中草药对被毛粗糙无光泽、消瘦、泪斑重、背部毛孔有出血点等症状的母猪(统称亚健康母猪)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的改善效果。选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母猪 60 头,按照单因素设计分为3组(A、B、C组),A 组作为对照不添加发酵中草药,B 组发酵中草药按3 kg/t 添加,C组发酵中草药按6kg/t 添加,初次使用 15 d.间隔 20 d.再次使用 15 d。分别在母猪妊娠 50 日龄(P50)、分娩当日(N0)、分娩后 25d(N25)采血5m备检,仔猪于分娩当天和25日龄断奶当天采血 1~2 mL备检。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使用发酵中草药后母猪的泪斑、出血点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皮毛光泽度得到提升:采样评估结果显示,该款发酵中草药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该发酵产品能改善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改善母猪的亚健康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3.
猪精子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张 航, 杨宇泽, Jesse Oluwaseun Ayantoye, 董建华, 潘红梅, 赵学明
中国猪业 2025, 20 (
1
): 35-46.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1.004
摘要
(
158
)
PDF(pc)
(1650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是实现猪精子远距离运输及长时间储存的重要手段,对于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繁育潜力及保存优秀公猪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冷冻及解冻过程会对猪精子的细胞结构、表观遗传及代谢等方面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解冻后精子的受精能力大大降低,极大程度地限制猪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推广应用。众多研究表明,保护细胞结构、筛选抗冻相关基因及改进冻融程序是提高猪精子冷冻保存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重点对猪精子冻融损伤机制及相应保护措施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发高效的猪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4.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生猪产业与其他生猪产业大省的比较研究
田文勇,刘挥琳,吴 蔓,毛 昆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95-104.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12
摘要
(
157
)
PDF(pc)
(135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本文从生猪养殖规模、养殖主体、养殖模式、养殖成本收益、生猪产业政策和社会服务5 个方面概述了贵州省生猪养殖现状,通过统计年鉴等方式收集贵州省生猪产业相关资料,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现阶段生猪产业发展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配备不全、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缺陷。其次,将贵州省的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养殖成本收益、养殖主体、产业配套、猪肉销售和品牌及社会服务体系等与四川、河南、湖南、山东生猪产业大省进行比较,并指出差距和不足。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的对策建议分别是(1)扩大养殖规模,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3)鼓励中小养殖户,提高规模养殖程度;(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养殖科学水平;(5)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5.
家畜智能分群装备研究进展
陈 超,赵宇亮,王海峰,李 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59-69.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8
摘要
(
156
)
PDF(pc)
(2742KB)(
110
)
可视化
收藏
家畜智能分群装备是实现家畜个体精准监测和群体高效分群管理的重要工具。首先,本文介绍了猪只等家畜分群的方法及个体参数测量技术,重点分析了个体识别、动态称重、体征监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等关键技术与方法。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典型家畜智能分群装备的特点及应用场景。最后,讨论了现有分群装备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生猪智能分群装备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畜牧业智能化高效分群管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6.
养猪场烟雾消毒机消毒效果评价
邓 毅,漆信桥,张继甫,张 勋,周娜娜,徐志文,刘天强
中国猪业 2024, 19 (
4
): 37-43.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4.005
摘要
(
149
)
PDF(pc)
(2696KB)(
84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以来,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养猪企业对生物安全防控的强化升级。消毒作为生物安全防控的核心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消毒技术和设备。为了验证烟熏消毒机在养殖场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使用烟雾消毒机配套戊二醛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处理。试验分别选择PAMs、Vero 和Marc-145 细胞,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直接观察法,评判烟熏消毒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的灭活效果。同时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圈舍自然条件进行烟熏处理,评判其灭菌效率。结果显示,使用烟雾机雾化戊二醛,可以有效的对非洲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进行灭活;同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良好的灭菌作用,对圈舍密闭处理1 h、3 h、6 h ,可达到96.43%、95.78%、91.23%的灭菌效率。这为使用烟熏消毒机配套戊二醛在猪场的消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7.
基于组特征选择的两阶段猪表型预测方法研究
陈奕菲, 苏瑞琳, 申振才, 谭俊艳, 钟萍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33-4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6
摘要
(
141
)
PDF(pc)
(1994KB)(
66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指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数据,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来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 GEBVs)。该技术正在改变畜禽和植物育种的估计方法。而准确估计育种值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给定的基因型数据准确估计表型值。然而,现有的动物表型值估计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并非所有SNP 位点都具有生物学效应这一事实。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特征选择和机器学习的两阶段表型预测方法(Two-stage phenotype prediction method, TSPM)。该方法首先应用K-means 聚类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组,并选择与表型相关的特征组,随后在经过特征选择的数据集上运用核岭回归方法来预测表型值。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实际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包括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prediction, GBLUP)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在内的8 种经典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阶段表型预测法比大部分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能力强,尤其在高遗传力性状上的预测精度尤为显著。与经典的GBLUP 相比,本方法的准确性提高了3.8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8.
铁营养与仔猪腹泻
杨馨雨, 车炼强, 陈代文, 伍爱民
中国猪业 2025, 20 (
1
): 3-11.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1.001
摘要
(
136
)
PDF(pc)
(1635KB)(
638
)
可视化
收藏
仔猪腹泻是养猪业面临的世界难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仔猪的腹泻病受到营养、生理、微生物、环境和管理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铁作为仔猪必需营养素,不仅在维持肠道完整性与健康、预防缺铁性贫血和腹泻等方面起着直接作用,还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间接影响肠道稳态。肠内适宜的铁水平是仔猪健康的基础,而新生仔猪天生缺铁,因此,为了科学评估膳食补铁剂量,预防仔猪腹泻,有必要全面认识铁元素对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仔猪腹泻的机制与类型,从仔猪自身及其肠道微生物2方面回顾了铁元素影响仔猪腹泻的最新发现,将为生猪的精准养殖提供铁在畜牧业中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9.
植物甾醇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买生,李玉莲,谭红,吴小琳,刘冬明,何炯斌
中国猪业 2024, 19 (
6
): 60-65.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4.06.003
摘要
(
136
)
PDF(pc)
(1406KB)(
77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甾醇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类,是植物体内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抗氧化、抗感染、抗癌和类激素等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养殖业等领域。为了使植物甾醇更好地应用于养殖业,本文综述了植物甾醇的主要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植物甾醇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为植物甾醇在养猪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0.
猪肠病毒 G 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林 艳, 夏嘉鑫, 周远成, 李 敏, 郑勤琴, 陈莉群, 岳丰雄
中国猪业 2025, 20 (
1
): 63-72. DOI:
10.16174/j.issn.1673-4645.2025.01.008
摘要
(
131
)
PDF(pc)
(4057KB)(
22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临床腹泻发病猪场疫情发生的原因,在开展初生仔猪腹泻样品病毒分离试验中,获得了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稳定增殖的病毒,并对该病毒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核酸序列分析、培养特性研究、仔猪回归试验等研究。该病毒的分离株鉴定为猪肠病毒G1型(EV-G1),能在Marc145、ST、Vero 等多种细胞上生长,无胰酶依赖性,对氯仿不敏感,适应细胞培养滴度均能达到107.0 TCID50/mL 以上。人工感染 3~5日龄仔猪,可导致一过性腹泻,在感染仔猪的脑、心脏、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本研究从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EV-G病毒,该病毒可导致新生仔猪腹泻,且病毒有良好的细胞适应性,旨在充分了解仔猪感染EV-G病毒的致病性,为EV-G免疫原性研究以及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