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30-31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牧原股份”)举办了媒体开放式活动,笔者受邀走进了牧原,参观了牧原的产业链,体验了牧原的企业文化,更感受了牧原人对待事情的一些细节与理性。下边按照时间顺序跟大家汇报一些在牧原参观的简介以及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文章为个人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感悟,与牧原和单位无关,请大家客观评论。
产业链参观
来到牧原的第一站是牧原的产业链,牧原的产业链从饲料、养殖一直到屠宰都有涉略。对于一个进过养猪场和屠宰厂的我来说,这其实并不稀奇,但他们的每个环节都有一些吸引我关注的点。比如在当前的普通平层猪场中,猪舍的占地面积较大,牧原股份在猪舍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了猪舍的屋顶,同时也为猪场用电节约了成本,成本下降可观。据牧原官方表示,做光伏只是养猪节约成本的一种方法,并不会转型光伏产业。
第二站是牧原的饲料厂,参观的是一个年饲料产能36万吨的饲料厂,这个饲料厂也是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经过了洗消等多方面的改造,成为了无疫小区专用饲料厂。
第三站是牧原的重头产业,也是近年来一直在宣传的企业,牧原的肉食产业综合体,其占地2800亩,集饲料、养猪、屠宰肉食于一体,当前投产的是饲料厂和楼房养猪场,屠宰厂将于2024年底完成投产,该综合体将实现进场的是粮食,而出场的是猪肉的全产业链体系。这个综合体在网络上的宣传和曝光率较高,就不多作分析,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牧原综合体的新闻。
第四站参观了牧原的屠宰厂,屠宰厂我曾经也接触过几家,在牧原的屠宰厂我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车间工作人员在屠宰和开膛环节,操作每一头猪都会更换一把刀,且更换下的刀全部放消毒水池中消毒。以上种种无不昭示着牧原在放心肉事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养猪降本路上的任重道远,养猪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以猪为本”“福利养猪”,这样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且长期持续发展。
智能科技馆
在参观智能科技馆之前,我觉得牧原就只是养猪和延伸其产业链,比如饲料和屠宰。当走科技馆内,才真正感受到牧原股份对猪的重视达到了哪种程度,牧原股份的《拜猪文》赫然呈现在研发中心的入口处,随后可以看到牧原养猪过程中对猪场设备的研发如从空气过滤器、智能环控传感器、生猪监控系统、饲喂系统、轨道巡检机器、声音采集器、智能估重系统、自动清洗机器、智能无针注射等方方面面,据了解牧原股份在养猪方面的专利已接近2000项,这也透露着牧原对养猪业的执着,对生猪生产的重视。也许是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的倒逼,也许是牧原的主动,这都无疑透露着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事业上的坚定决心与信念。企业文化也是如此,牧原的基本法则、价值公式都体现着牧原“以优质猪肉为核心”“以猪为本”的发展理念。
座谈交流
此次开放日座谈会,也是牧原二代高管的一次集体亮相,分别是首席财务官高曈、屠宰事业部总裁秦牧原、首席人力资源官王春艳、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首席法务官袁合宾。首席法务官高曈提到“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创新引领行业未来”,在当前生猪行业低利润甚至有些企业亏损乃至退出的情况下,牧原坚持从研究低蛋白日粮技术、激发每头猪的生长潜能、提高猪舍环控降低猪病发生等方面降低养猪的成本,提高自己养猪的成本优势。此外,在牧原每位高层分享中无不透露着牧原一直在为我国养殖事业砥砺前行的信心,无论是在疫情期间、“猪周期”期间,牧原都是坚定地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危机、踔厉奋发。
细节与感受
在来牧原之前,感觉牧原股份作为养猪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一定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存在。走入这里才发现,“平和而不失礼仪”是每一位牧原人给我的印象,接触到的员工每个人都诉说着自己在牧原成长的点点滴滴。
他们在被舆情困扰中没有大吐苦水,更没有把自己与其他企业做对比彰显自己的优势。而是用自己企业生产中的一个个数据和案例,诉说着牧原股份在养猪行业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对于投资来说我是“门外汉”,但针对牧原的种种表现和业绩,相信也不是一天两天乃至30天能做出来的表面文章。牧原这次开放日给我的感觉就是牧原在养猪事业中的发展信念和决心,以及“以放心肉为核心”“以猪为本”的发展理念而努力着。
(来源:《中国猪业》编辑部)